理財很重要,有在花錢的人都應該要知道怎麼理財,我很慶幸認識一個分明該去讀商的醫學院同學,所以在大學時期就透過他開始接觸到理財這門學問。理財顧名思義就是管理財富,你不理財,財就不會理你! 我不敢說我有很多財可以理,但我相信富翁也是從一小筆一小筆的錢開始賺起,然後再慢慢聚沙成塔的。
理財從徹底了解錢從哪裡來、往哪裡去開始 (有點像生命的意義,先從搞懂生命從哪裡來、往哪裡去做起,不過那是另外一個故事了...),這得從記帳開始,真的沒有別的方法了,偷個懶都不行。記帳的初學者一定會發現,不管再怎麼努力記,收入扣除支出後的數字總是和真正剩下來的錢有點出入,而且通常都是有一些錢會憑空消失,怎麼想也記不得到底花去哪了! 其實記帳是需要練習的,盡量有規律地記帳 (eg. 每兩天記一次帳),而且一定要收集發票。
只有收支餘額才能拿出來做投資,收不負支的人是談不了投資的,而為了要增加投資的機會,有人提倡強迫投資的撇步,最受歡迎的是把收入的錢先挪一筆出來儲蓄,剩下的錢才是可以開銷的錢 (收入 - 儲蓄 = 支出)。另外大家都拿來當理財座右銘的,是「開源節流」,開源很難,節流卻很簡單,不能多賺錢的話,至少要懂得省錢,我們都過著很好很富裕的日子,生活品質只降一點點完全不會造成任何影響 (這世界上有些人的生活品質今天下降了一點點,明天就會餓死耶!),但卻會給你一筆可以投資的錢。
可以準確掌握每個月收支餘額的時候,才能開始實質性的投資。對我而言,投資包括「存錢」和「花錢」,把錢放在有固定利息的帳戶裡算是存錢 (比如定存、或網路銀行的無摺帳戶都是可以賺到利息的帳戶,但一般每天使用的帳戶利率小到賺到的根本不算利息,錢放裡面算是浪費),把錢拿去買股票、或基金算是花錢,但是花錢比存錢有賺更多錢的潛力。有人把花錢在自己身上當作是一種投資,這樣講是沒錯,但請注意,錢花在消耗品上(像高跟鞋、跑車等等)是極差的投資,因為報酬率很低,消耗品不會讓你的身價提高,奢侈品更不會,要花錢在自己身上的話,只有真正可以提高你的身價的才能算投資 (比如學歷或證書),不然充其量只是一種消費。
以上都是入門罷了,但凡事起頭難,中國人喜歡財,大多數的人都會同意說「金錢不是萬能的」,但是,「有錢能使鬼推磨」,金錢雖不萬能,但力量倒還是很大的,唯有另一股力量可以幫助你管好金錢,那就是知識,知識就是力量,在澳洲的朋友,我建議從 www.ninemsn.com.au (MSN和第九頻道電視台的首頁) 的 Money 專欄的文章開始攝取金融方面的常識,然後練習使用 http://www.commsec.com.au (澳洲英協銀行) 查新聞和股市,在台灣,金融財經雜誌很多,各有特色,而在網路上 www.money-link.com.tw (富聯網) 是一個結集新聞和工具的好網站,值得一看。掌握新知 (包括哪家銀行的利率最高、哪張信用卡最優惠、哪些股票是傳統績優股、哪些公司具指標性...等) 會讓你在理財上更有一股保握。不過,投資不是投機,投資真正重要的其實不是時機,而是時間,時間久了,經驗豐富了,投資態度也會更成熟,我曾經很希望我可以老成地面對我在股票和地產基金上的投資,應該見好就收時我卻貪了,現在算是被「套牢」,只好慢慢利用時間來學經驗,理財的態度絕對不能是貪心想蒙暴利!
入門後,你會發現理財基本上涵蓋了生涯規劃,對你而言,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什麼? 絕對不是金錢或財富,而是平安和安全感。錢不會給你平安喜樂,一個人一生的安全感也不應該建立在金錢上,但錢是一個很好用很耐用的道具,每個人都必須立下一些如何好好大花一筆錢的目標(出國旅行、結婚、生子、買房子之類的),還要有資金以備不時之需、和養老,這些都是理財時可以想想的。買保險和設遺囑最終也會成為理財的一環,這是一般人不會想到的,但卻一定會面對到的。
正確健康的理財人生觀是可以互相參考學習的,富聯網 (MONEY LINK) 正在舉辦網路徵文活動: “我的10大理財小撇步",還蠻有趣的,歡迎大家溴熱鬧看門道有樣學樣...
- Dec 10 Wed 2008 23:12
我的理財人生觀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