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烷 (methane) 是一種沼氣,是有機物在缺氧的狀態下腐蝕時所產生的氣體,記得第一次聽到這個化學化合物時,教 Science 的維尼博士帶著全班到穿過校地的雅芳河河畔實地捕捉甲烷,那是一個晴朗的午後,穿過基督城的雅芳河徐徐流過校園南方有幾棵大樹的青草地,甲烷就在河床的腐土下,只見一頭白髮的老博士站在河堤,河水清澈的直見河床,他拾起一根樹枝,用力地插入河床底,一股一股的氣泡從土裡冒了出來,哇,這就是甲烷耶! 你要知道,一份甲烷兩份氧,一點火燃燒,會產生一份二氧化碳兩份水,一根開口朝下的試管裡滿滿的甲烷,在試管口被翻轉朝上時,悄悄地要向上回歸大氣層,遇見了大氣中佔百分之二十一的雙氧原子分子,和仍有一臉稚氣的高中生點起火來的本生燈,「啵」的一聲爆開的同時,引燃起的是對化學的一片熱情。那年我十六歲,Science project 作了溫室效應,現在回想起來,那時我可謂一鳴驚人吧,十七歲那年算償願的進了學校的化學代表隊參加全市的化學實驗比賽。
如果你仍心甘情願被蒙在鼓底,那麼,是的,溫室效應不存在,也不是人為的。如果你想了解事實,那你得知道,地球仰賴溫室效應來製造適合孕育生命的恆溫,主要的溫室效應氣體是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亞氮(N2O)、大氣層上的水蒸氣和臭氧,其他則是類似廢氣的氫氟碳 (HFC)、過氟碳 (PFC)、和已氟氧化硫。沒有溫室效應氣體的話,地球表面會完全被冰覆蓋住,溫室效應氣體過多的話,地球表面所有的冰都會融化。人們製造以噸來作度量單位的二氧化碳,這和全球暖化有一定的關係。可惜還是有科學家吃飽沒事做的,想先從降低甲烷排量著手搶救全球暖化危機,而不想想如何減少污染。
所以,久違了的甲烷回到了近期的科學報導裡,引起了我的注意。
甲烷的產生很無可奈何,任何碳水化合物經過腸胃微生物和活菌的分解後就會產生,以不同的兩個字來解釋「甲烷」的話,就是「嗝」和「屁」。
所以最近科學家開始針對降低農場飼養的牛羊的「嗝」和「屁」來減少溫室效應氣體,而這篇成果驗收的報導實在太經典,請自己讀:
http://udn.com/news/world/wor4/3922316.shtml
(讓牛吃易消化牧草 牛打嗝排甲烷明顯改善)
跨了英、德、紐西蘭三國的科學界,真是麻煩你們了,要你們研究嗝屁... 反正最近溫室效應炒得正熱,現在不嗝屁,啥時嗝屁?!
- Jul 11 Wed 2007 21:41
甲烷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